優惠訊息公告

★ ★~公告~★★


本月開始推出下午茶囉^_^

週一~週五中午套餐打9折

當月壽星打9折

來店打卡送脆薯

  2013/11,真是值得紀念的一個月!

 

首先是吉食館被登錄在APP"食在方便"的店家中了

 

(這可是吉食館的夥伴們努力4個月之後,首次受到媒體的肯定呢)

 

app點選台南關廟

以後大家只要在APP商店下載"食在方便"之後,選擇縣市、鄉鎮為台南、關廟就可看到吉食館營業時間和相關資訊了!食在方便   

 

另外在吉食館的部落格出現了第一篇的留言,非常感謝"很好吃"對我們廚師及服務人員的肯定不管再辛苦,我們一定會努力做下去!

還要感謝"綠茶"提供令小編精神為之一陣的好消息:在GOOGLE搜尋"吉食館",可以在PCHOME個人新聞台中找到"輕鬆"站長在"輕鬆過生活"中有關吉食館的文章

輕鬆過生活網站  

非常感謝"輕鬆過生活""輕鬆"站長對我們的支持,我們會更努力做到最好,讓來到吉食館用餐的每一位貴賓們,都能在此度過一個悠閒舒適的用餐時光。

文章標籤

台南關廟吉食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83998413074

 

11月火熱推出"下午茶套餐"

 

1383893905932

  詳細菜單請見痞客幫相簿http://o65956596.pixnet.net/album

台南關廟吉食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83998465919

 

周一~周五 中午點套餐一律九折!

來店打卡送脆薯;當月壽星"打九折"活動持續中!

台南關廟吉食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開幕  

  來店打卡及當月壽星都有優惠喔^^

文章標籤

台南關廟吉食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igatoni
又稱做通心粉或水管麵,適合各種烹調方式,它帶有溝紋的表面和中空的部份都可以讓調味汁更入味,所以很適合濃稠的奶油和乳酪調味汁,或是帶有肉塊或蔬菜塊的調味汁,烹調過後與醬汁的融合度極佳,是許多人的最愛。

Lasagne
這是一種片狀的義大利麵,經常加上切碎的蔬菜、乳酪和各式調味汁做焗烤料理,我們經常吃的千層麵就是用這種義大利麵做成的,帶有韌性的口感也受到部分喜愛彈牙口感的顧客喜愛。

Jumbo Shell
看英文名字就可以猜想的到它的外型,為一種大型的貝殼狀義大利麵,中間中空部分可填入蔬菜、肉類、乳酪等做成的餡,放入烤盤再淋上調味汁去烤,不僅外觀上十分美觀,和內餡的相合度也十分的高,是許多慶典餐點上常會使用的一種義大利麵。

Rotini
許多人說起義大利麵都會想起這種型態的義大利麵,是一種螺旋狀的麵條,它螺旋狀的外形,可以使調味汁更容易進入義大利麵中,所以它適合各種調味汁,也適合做成沙拉、烤菜,或用炒的方式來料理,料理上十分方便,受到許多民眾的喜愛。

Fettuccine
這種義大利麵的外表看起來像一種絲帶,有點厚度,呈現直條狀,其厚實的口感,適合較濃稠的肉類或乳酪調味汁,還有另外一種料理法,是將它折成二段放入湯內或做成沙拉,口感的表現上也十分特殊。

Spaghetti
這是最普通的麵條形狀,其外表就是最簡單的麵條,只會在其中分粗細,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形狀,它的做法最廣泛,可以配上各種調味汁,義大利麵的料理中也最常用它來表現各種烹調法。

Vermicelli
這是一種比 Spaghetti 略細的義大利麵,適合各種調味汁,也適合做成沙拉、或用炒的方式料理,是比較喜歡細麵口感人士的最愛。

 

文章標籤

台南關廟吉食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78387194900  一起分享在吉食館的快樂時光吧。

步驟一:點下面相簿的連結

http://o65956596.pixnet.net/album/set/8998800

步驟二:上傳圖片吧

1.未命名   2未命名 

3.再選取您電腦或手機的檔案即可上傳喔!

台南關廟吉食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吉食館的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GiShiGuan

未命名  

吉食館的FB,請多多按讚!

吉食館FB  之一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5%90%89%E9%A3%9F%E9%A4%A8/165912896928495

吉食館FB  之二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5%90%89%E9%A3%9F%E9%A4%A8%E7%BE%A9%E5%BC%8F%E6%96%99%E7%90%86%E7%81%AB%E9%8D%8B%E5%BA%97/226923594121847

 

台南關廟吉食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鍋的各種食材,以烹飪方式來區別,火鍋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別:
第一類的湯為淡味,而以涮生食材為主,沾料占重要角色,涮羊肉及打甂爐為代表。
第二類是鍋內部份的料已熟,如麻辣鍋、魚頭火鍋、羊肉爐等,爐火只是用來保溫及汆燙青菜等食用。
第三類則是鍋內的料全都先煮熟,連青菜也無需再汆燙,爐火完全是用來保溫的,和大鍋菜無二樣,如佛跳墻、燒酒雞、薑母鴨、復興鍋 等;這種火鍋也稱為「煲」。

現在日常生活中說的火鍋通常是以前兩種為主。
若以地方特色來分類,在中國各地和東亞地區亦發展出各種不同風味的火鍋:

北京的涮羊肉,用的是燒炭火的銅鍋。

涮羊肉:相傳是蒙古軍隊的一種烹食方法,所以在國外又稱之為「蒙古火鍋」,是相當具有北京特色的火鍋。其吃法是將羊肉(後來也增加了肥牛等)、蔬菜、豆腐等食材用沸騰的清湯涮熟後沾調料食用。由於羊肉加熱易熟,但加熱時間長反而會硬,所以用開水短時間的一涮即好,隨吃隨涮。


酸菜白肉鍋:主材料為酸白菜與豬五花肉,是清朝滿洲人的風俗,風行於中國東北,後傳入北京。吃法是使用生炭火的銅鍋,將酸白菜與高湯煮成鍋底,白肉則以涮熟食用。


河南火鍋
紅燜羊肉:以事先炒過的羊肉再加入二十餘種食材與藥材料燜煮成鍋底。吃法是先吃鍋內羊肉,然後放入其他煮料以剩下的湯汁進行涮食。屬於河南新鄉的地方名吃,在北方其它地區也有流行。亦有紅燜狗肉、紅燜兔肉、紅燜鴿肉等變化品種。


晉式火鍋
晉中火鍋:晉中火鍋使用木炭銅鍋,將食材與佐料、高湯放至鍋內,煮熟後一邊加熱一邊從中撈取食用,沒有涮的吃法。


中國大陸南方火鍋
湖南火鍋
臘味火鍋:將臘味如臘雞、臘魚過水過油後,加入料酒及大蒜、薑片等一起煸炒,再放入辣油鍋中煮成為鍋底。


川味火鍋

地道的重慶火鍋

麻辣火鍋:起源於重慶的毛肚火鍋,承襲了重慶、四川、貴州等地的重口味。麻辣火鍋原本以毛肚為主材料,關於起源則有兩種說法:一說在重慶江北,有攤販挑擔沿江叫賣類似食物,顧客多為附近船民;挑擔一頭放一具點著火的泥爐,上面放一口鐵鍋,鍋裡有又燙又辣又麻的滷汁;挑擔另一頭則放置一些水牛內臟和蔬菜,顧客就於鍋中分格燙食。又一說是源自瀘州川江邊一個叫小米灘的地方,該地多為船工的食宿之地。船工停船後便於灘上用石頭架瓦罐燒水,放入辣椒、花椒,然後將食材放入其中燙食。後來此種吃法隨船工流傳至重慶小米街一帶,便由此發揚光大起來。抗日戰爭時期,重慶的火鍋餐廳行業已特別興旺;由於市場的變化與需求,火鍋從沿街擺攤,改變為開店營業,重慶火鍋得以高尚化,並開始推廣到各地。麻辣火鍋目前是中國最普遍的火鍋種類。重慶火鍋的主要菜品與北方火鍋差異非常大,主要以毛肚、黃喉、鴨腸、雞雜、豬腦、豬腰花、牛羊肉、黃鱔等為主。這裡面更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火鍋裡面的調味碟,是由香油、蒜泥和耗油混合調和而成,把菜在這裡面涮一道再吃能有降火的作用。重慶火鍋以麻辣鮮香著稱,以牛骨、豬棒骨熬湯為主要原料,辣椒則使用較四川辣椒更辣的貴州朝天椒,屬醬香味。重慶火鍋向來推陳出新。在保持傳統的紅湯火鍋的同時,並新推出了青椒火鍋。在視覺上,與傳統的麻辣火鍋最大的區別在於其顏色的變化。


重慶干鍋:干鍋是重慶火鍋的一個分支,使用100%的油取代火鍋中的水。干鍋是一種食品,或被理解為一種食品烹飪方式。起源於重慶市區的袁家崗地區,在製法上與傳統火鍋不同之處在於鍋底沒有加水而直接用紅油煮菜,比火鍋溫度更高,燒出之菜有炒菜的焦香,而不同於火鍋的煮食方式。但通常重慶市民認為干鍋較火鍋容易「上火」。干鍋在2004年後在重慶開始大面積傳播,2005年後傳向東部各地和南方廣東等地。至今重慶干鍋起源地所在的「袁家崗工職院干鍋一條街」依然在火爆營業。


重慶雞煲:「先吃雞再打甂爐」的食法,已煮熟的辣雞以瓦煲盛載,吃完才加入豬骨湯底打甂爐,火鍋食材包括肥牛、肉丸、餃子等。


成都火鍋:成都火鍋的鍋底以雞、魚熬湯為主要原料,有香料,辣椒使用四川二荊條辣椒,口味上來講是五香味和豆瓣味,口感溫和。


廣東火鍋


打甂爐:俗寫打邊爐,嶺南地區人士(特別是廣府人)把吃火鍋讀成「打邊爐」是有典故,是根據(元)呂誠《來鶴亭集.南海口號六首.其五》:「炎方物色異東吳,桂蠹椰漿代酪奴。十月煖寒開小閣,張燈團坐打邊爐。」所以是粵語對火鍋的統稱,常用高湯及沙嗲湯,部份食肆更會選用廣東老火湯作湯底,兩湯同吃稱為鴛鴦鍋,燙熟食物後沾醬油食用。其中港式火鍋的鍋底並以配料眾多為特式。肥牛肉、鯇魚片、鱔片、象拔蚌、生蠔、魚滑、蝦滑、三文魚,以至鵝肝、霜降牛肉、各類肉丸、香腸、各豆類製品、各種蔬菜菌類、餃子麵食等,均是熱門配料。
醉雞鍋:把半隻至一隻的生雞連同花雕酒以及當歸、北芪、枸杞等中藥材作為鍋底,流行於香港及廣東各地。
粥底火鍋:即用大米熬成的粥來做火鍋湯底,起源於廣東順德,普遍以白粥為湯底,但也有食肆會選用有味粥為湯底。一般粥底鍋會選用各式材料。香港食肆提供的粥底火鍋,只會供鮮牛、鮮雞肉及內臟等食材,而不會供應肥牛肉、海鮮等。


豬骨煲:源自澳門,但流傳到深圳和香港後有不同的變化。深圳的豬骨煲發展為湯類煲仔小菜,以吃豬骨邊肉、吸食骨髓為主;香港的吃法則比較接近澳門,注重鍋底和配料,並且發展為火鍋。其作法是用豬大骨(豬棒骨)與其它材料一起熬煮,再加上白鬍椒和粗鹽調味而成奶白色的火鍋鍋底。
滇味火鍋


臺灣鴛鴦火鍋


菌類火鍋:或稱野生菌火鍋;以各種可食用的菌菇類熬煮成鍋底或汆燙後食用。
天麻火腿雞:起源於昭通,屬藥膳火鍋的一種。以雞肉與宣威火腿為主要食材,配以昭通天麻、三七、田七、大棗、枸杞等中藥材烹煮成鍋底。
糊辣魚:以鰱魚或鯽魚為主食材,配上昆明特有的糊辣味為其特色。


臺灣火鍋


台式迷你沙茶牛肉火鍋
燒酒雞:材料是雞肉、米酒、當歸、枸杞、黃耆、川芎、甘草、薑和冰糖。能補血、活血、行氣、健胃、增強身體抵抗,促進新陳代謝、消化吸收及血液循環,是寒冷冬天活血暖身、舒筋養骨、溫補虛寒的常見藥膳。


羊肉爐:將羊大骨、汆燙過的羊肉塊及各種中藥材一起熬煮成鍋底,用豆腐乳或辣豆瓣醬做為沾醬是其特色。


薑母鴨:將鴨肉與老薑及麻油拌炒,再加米酒及水燉煮的一種火鍋料理。一般都使用豆腐乳做為沾醬。


台式麻辣鍋:以大骨高湯加上辣椒、花椒、醪糟和許多辛香料調製成麻辣鍋底,然後再加入材料有鴨血、肥腸和豆腐等,味道厚重,油厚濃腴,既麻且辣,十分適合冬日食用,以袪除風寒。


台式涮涮鍋:源自日本,在臺灣經過修改,成為台灣最普遍的小型火鍋種類。特色為生食材放進鍋裡燙至剛熟就撈起來吃。
阿美族石頭火鍋:以十到十五年生的檳榔葉柄開頭處的葉梢摺疊成盒狀,盛滿水後將魚蝦和鹽放入,再逐一放入燒燙的石頭 (雞蛋大小的麥飯石或蛇紋石),直至湯水沸騰後放入野菜汆燙。


火烤兩吃鍋:小火鍋加上烤肉。


迷你小火鍋:每人使用一個小鍋,用大骨熬煮出來的高湯湯底,加入依個人喜愛的火鍋材料(如各種肉片、海鮮、蔬菜、豆製品、菌菇類、蛋類製品)等。


蒙古火鍋


草原風蒙古火鍋:以「紅鍋」及「白鍋」,原則上兩者湯底是相同,白鍋有青蔥、紅棗、當歸、黨參、枸杞、甘草、陳皮、川芎...等20餘種材料和中藥;紅鍋有草果、孜然、白扣、大回、丁香、香葉、麻椒、花椒...等40餘種香料和材料。材料為飯、麵、冬粉、羊肉、馬肉、驢子肉等


蒙古養生鍋藥材材料 :青蔥、龍眼乾、紅棗乾、蒜頭、草果、當歸、黨參、枸杞。


韓式火鍋


泡菜鍋:以泡菜為鍋底。


部隊鍋:韓國料理與美國料理的混合菜,源於韓戰時期由於物資短缺,住在美軍基地附近的居民以剩餘的香腸、火腿,加入辛辣的苦椒醬、甚至乳酪一起烹煮食用。


日式火鍋


涮涮鍋:以味噌與昆布高湯等為湯底,依個人喜好汆燙各種肉類與蔬菜食用。


壽喜燒:以醬油、糖與味醂等煮成湯汁,再將牛肉與蔬菜放入煮熟,然後佐以生雞蛋、醬油和糖做成的蘸料食用。與一般火鍋不同的是湯極少且鹹,純為將食物燉煮入味之用,不會飲用。


相撲火鍋:又稱「力士火鍋」,將牛肉、魚肉、雞肉、豆製品、蔬菜、菇類等放在一個大鍋內燉煮,為相撲選手經常吃的一種高營養與大份量的餐食。


關東煮:將雞蛋、蘿蔔、蒟蒻、竹輪、海鮮加工品等食材放入昆布或鰹魚熬製的高湯裡燉煮。


土手鍋:以牡蠣為主要材料,在陶製鍋子邊緣塗上厚厚一層味噌,放入牡蠣、蔬菜、豆腐燉煮入味後食用,為廣島地區的地方特色料理。在燉煮過程中可依個人喜好將鍋緣的味噌融入湯底中以調整濃淡。


石狩鍋:以鮭魚為主要材料,以味噌為湯底,加入洋蔥、高麗菜、白蘿蔔、豆腐、菇類,為北海道地方料理。因舊時北海道石狩川為著名鮭魚捕獲地而得名。


切蒲英鍋:為秋田縣的鄉土料理。「切蒲英」(日語:きりたんぽ)是將煮熟的米飯包在杉木棒上烘烤,是稻米產量極豐的秋田縣特有的著名料理。切蒲英鍋則是將烤好的切蒲英加入以比內土雞熬成的高湯,以及牛蒡、雞肉、舞茸等食材而成;至於海鮮類、白菜、胡蘿蔔、香菇等會改變湯底風味的食材會避免加入。


黑暗火鍋(闇鍋):在暗室中參與者在其他人看不見也不知情的情況下各自將材料放入鍋中,湯底使用不透明的液體,煮好後在漆黑中每個人夾到什麼就吃什麼。是一種親友或團體之間的火鍋遊戲。


狗肉火鍋
韓式:朝鮮族的吃法則是將狗肉、狗骨頭燉煮出乳白色的鍋底,放入野蘇子是其特色。
湖南:湘西的吃法是將狗肉及中藥材一起燉煮成鍋底。
貴州:貴州的吃法與湘西相似。

鴛鴦鍋:鴛鴦鍋起源於重慶。特色是將兩種湯底結合於一鍋,鍋中有一隔板或另置內鍋,將鍋底分為紅湯與白湯、沙嗲與清湯……等,可以同時滿足吃辣與不吃辣的人、重鹹與清淡口味或達到葷素同鍋的效果。因最早發明的店家使用的中間隔板上有鴛鴦圖案而得名。現流行於兩岸四地。


藥材火鍋
粥火鍋
泰國、泰式火鍋
冬蔭功火鍋:以冬蔭功湯為鍋底,味道酸辣。


瑞士


乳酪火鍋:將麵包沾煮溶的乳酪來吃的一種火鍋。


巧克力火鍋:由乳酪火鍋演變而來的。將水果、餅乾或麵包沾煮溶的巧克力的一種吃法。


勃艮第火鍋:(得名於法國勃艮第)先將火鍋裡放橄欖油用火煮熱,再將用香料醃過的牛肉、羊肉、蝦等食材以叉子叉上,放入油中炸熟後沾醬料食用。


魚頭火鍋:以事先煎過的鰱魚頭或草魚頭再加入高湯與材料煮成鍋底。

台南關廟吉食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火鍋的起源,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三國時期或隋煬帝時代, 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 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我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重慶火鍋早在左思的《三都賦》中有記錄。可見其歷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魏書》記載,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食就逐漸多起來了。最初流行于我國寒冷的北方地區,人們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後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日益發達,烹調技術進一步的發展,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到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到了清朝統治的年代,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肴。到了清朝末期民國初期,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日本室町時代,火鍋從中國傳入日本時在一三三八年。日本稱火鍋為“司蓋阿蓋”又稱“鋤燒”。如今火鍋還傳到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解放後出土的東漢文物“鑊鬥”,即為火鍋。唐朝白居易的《問列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食火鍋的情景。到宋朝,火鍋的食法在民間已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元朝,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至清朝,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宮禦膳食譜上有“野味火鍋”,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他曾多次遊江南,每到一地,都備有火鍋。相傳,他于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嘗者達5000余人,成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鍋盛宴。

  我國的火鍋花色紛呈,百鍋千味。著名的如廣東的海鮮火鍋,鈣骨火鍋食而不膩,味美無窮;蘇杭一帶的菊花火鍋,清香爽神,風味獨特;雲南的滇味火鍋,鮮嫩香辣,饒有風味;湘西的狗肉火鍋,享有“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之美譽;重慶的毛肚火鍋,麻辣醇香,名揚天下;北京的羊肉涮鍋風味別致,吊人胃口。此外,杭州的“三鮮火鍋”、湖北的“野味火鍋”、東北的“白肉火鍋”、香港的“牛肉火鍋”、上海的“什錦火鍋”等,也風味別具,誘人饞涎,堪稱為寒冬裏的“席上春風”,為食客們所津津樂道。

  火鍋不僅是美食,而且蘊含著不少飲食文化的內涵,為人們品嘗時倍添雅趣。如東北人招待貴客時,火鍋裏的菜擺法頗有規矩:前飛後走,左魚右蝦,四週輕撒菜花。即飛禽類肉放在火鍋對爐口的前方,走獸類肉放于火鍋後邊,左邊是魚類,右邊是蝦類,各種菜絲稍許放一些。若對待不速之客,則把兩個特大肉丸子放在火鍋前邊,後邊是走獸類肉,示意你離去。台灣客家人多在大年初七這天吃火鍋,火鍋用料有七樣菜是少不了的,即芹菜、蒜、蔥、芫荽、韭菜、魚、肉,這分別寓意:“勤快、會算、聰明、人緣好、長久幸福、有餘、富足。”

  火鍋雖味美,但在吃火鍋時要注意衛生,講究科學,一要注意選料新鮮,以免發生食物中毒。二要掌握好火候,食物若在鍋裏燒的時間過長,會導致營養成分受破壞,並失去鮮味;若不等火候燒開就吃,又易引起消化道疾病。此外,應注意不要滾燙吃,否則易燙傷口腔和食道的粘膜。

  大約一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宗發明瞭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那可說是非常大的鍋子,無論是三足或四足的鼎,在當時,只要是能吃的食物如肉類為主,通通都丟入鼎內,然後在底部生火,讓食物煮熟,成為一大鍋的食物,當時叫做“羹”,這就是最早的火鍋了。 不過仔細一想,當時並沒有所謂的鹽,也沒有調味料,更沒有沾醬,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會好吃嗎?加上鼎太大,不能移動,只能固定陳列在一定的地方,不方便隨時享用。於是,聰明的老祖宗,到西周時代,不但發明瞭銅與鐵,且各種陶器品也改良製作成較為小型的器皿,適合一般人使用。 銅與鐵的產生,不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時也與近代的鍋子非常相近,銅制的鍋子與陶制的砂鍋,到現在還是最實用、最普遍的火鍋器皿,而大的鼎最後則延伸為權力的象徵了。

  【三國五熟釜 ,鴛鴦鍋始祖】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現引進,而加以變化的。就像“花椒”在沒傳進中國前,怎會麻辣鍋?“辣椒”在未進入中國時,又怎麼會有辣的調味出現呢? 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

  【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
  在整個火鍋歷史的演變上,描寫火鍋最為傳神的是南宋時代,在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裏所說的涮兔肉片。在當時,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訪隱士止止師,止止師住在武夷山九曲中之第六曲仙掌峰,當林洪快到山峰時,下起大雪,一隻野兔飛奔于山岩中,因剛下雪岩石很滑,滾下石來,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來吃,而問止止師會不會燒兔肉,止止師回答他說,我在山中吃兔子是這樣的,在桌上放個生炭的小火爐,爐上架個湯鍋,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桂做成調味汁,等湯開了夾著著片在湯中涮熟,沾著調味料吃。 利用這樣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覺得如此的吃法甚為鮮美,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隨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為這樣一種吃法取了個“撥霞供”的美名,取當時“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麗光景。隨後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各種肉類或蔬食,皆可如此涮食。

  【器皿變化少,白鐵鍋普遍】
  從元、明、清到現今,火鍋器皿上的變化並不大,新的容器除了鍋寶採用耐高溫透明玻璃,煮的時候可見食物的翻騰,吃的時候較不會有漏網之魚外,銅鍋、鐵鍋、砂鍋等鍋具,只是在製作上更為精緻,多已使用幾千年以上,而現用的最普遍的也最廣泛的鍋具為“不銹鋼鍋”,也就是俗稱的“白鐵鍋”。

  【燃料變化快,如一日千里】
  雖然火鍋器皿的變化不大,但是在燃料使用的進步卻是一日千里,從柴火到木炭,從電爐、酒精到瓦斯、電磁爐,以木炭的使用歷史最久,也最有風味,但也是最污染空氣的一種方式。電磁爐雖然最乾淨也最方便,但風味較差,瓦斯最好控制火候的大小,方便、好用,不過卻也較危險。 相對於燃料上的多變化,在調味沾料的演變卻趨於保守、保密。涮羊肉的沾料千年不變,汕頭沙頭醬以獨門配方為傲,其他豆腐乳、豆瓣醬也都是以老牌子為號召。另外,一些基本搭配的沾料還有醬油、蔥、蒜、蛋、麻油、辣椒等等,樣式不少,如何同中求異,都賴各家的獨門調配。

  【三大火鍋類,原始自然味】
  一般而言,火鍋基本上只有三大類別,第一種湯為淡味,而以涮生片為主,蘸料佔重要角色,涮羊肉及廣式打邊爐最具代表,第二種是鍋內的料已熟,如砂鍋魚頭、羊肉爐等,爐火只是做為保溫作用,並用來燙青菜。第三種是鍋內的料全都熟透了,連青菜也無需再穿燙,爐火完全是用來保溫的,和大鍋菜無二樣,如佛跳墻、復興鍋等大鍋菜的方式。 又是火鍋上市的季節,約三五好友或一家團聚,想吃什麼就買什麼,少吃些肉,多備些蔬菜、魚類,蘸料不要調的太鹹,一不小心鹽份就過量了,對心臟不好。 吃火鍋是最原始的做法,想吃什麼就放什麼,多自在,也最能保鮮,沒有油膩,為現代的健康吃法,怎麼樣,來一鍋吧。

台南關廟吉食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義大利麵條的起源,歷史學家們一直未能達成一致。

      有人認為,義大利麵條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入義大利的。也有人認為,早在西元前7世紀,當時居住在義大利北方的埃特魯斯坎人就已經開始製作麵條。在托斯卡納地區發現的西元前4世紀的埃特魯斯坎遺址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出土的文物中,人們發現了用來和麵的大張木頭桌子以及肯定是用來煮麵條的廚房用具。從這些用具可以看出,當時的埃特魯斯坎人已經開始製作各種形狀的麵條了。無論如何,義大利麵條擁有悠久的歷史,並在數千年的演化中不斷改善。

  還有證據表明,在屋大維成為古羅馬的凱撒之後,羅馬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50萬。保證眾多公民的糧食供應就成為古羅馬政府一個嚴重的問題。當時的人們想出了一種保存麵粉的新方法。將麵粉先和成麵團,然後用刀子將麵團切成麵條,這種麵條在太陽下曬乾後可以保存至少一年。於是曬乾的麵條就這樣在義大利人當中流行開來。不過當時吃乾麵條的都是平民,貴族和富人還是吃現做的麵條。直到19世紀曬乾的義大利麵條才成為歐洲各國不分貴賤的餐桌美食。

  從那以來,通心粉(PASTA-義大利麵條的泛稱)在歷史上不斷地留下自己的名字。1279年一名勒那亞的士兵在他的遺囑中提到“一個裝麵條的小木桶”,在一齣16世紀的喜劇中,一名那布勒斯人在劇中有一句台詞說:“吃你的通心粉去吧!”義大利民族統一運動英雄加里波第為了慶祝戰役的勝利, 就是用加了橄欖油的金槍魚麵條犒賞著名的紅衫軍。連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也以義大利麵條來鼓勵疲憊不堪的軍隊的士氣。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叉子,據說也是為了便於吃義大利麵條而發明的。

  歷史證明,在西元1000年,西西裡島上已經出現了義大利麵條專用菜譜。1150年,西西裡的巴勒莫港每週都有上百艘船滿載義大利麵條駛向世界各國。那布勒斯國王斐迪南二世(1467-1496)下令用機器代替人的雙腳來和麵。1740年,威尼斯建成了第一家義大利麵條廠。1800年,人們開始在義大利麵條中加入蕃茄並立即成為深受歡迎的美味。蕃茄肉醬麵起源於義大利北方的Bologna(Emilia Romagna州的州都),這個都市自古以來即因農業與畜牧業而繁榮,蕃茄肉醬麵即為當地的名菜。Bologna的人很講究美食,被義大利其他地方的人稱為「講究口味的人」,當地有許多著名的肉品料理流傳,而蕃茄肉醬麵更成為義大利麵中的代表性口味。據說Bologna人當初在發現「肉汁竟是如此地美味」後,便將肉汁做成醬汁,由於又進一步感受到肉醬醬汁的迷人,所以靈機一動,乾脆用多一點的肉做醬汁,而為了讓醬汁更方便入口、入味,所以想到了用絞肉做素材,於是這道義大利麵的代表之作便誕生了。

  最近義大利有關部門進行了一次調查,想了解旅遊者眼中的義大利的象徵是什麼,答案實在是令人驚訝,既不是義大利時裝,也不是米開朗琪羅,更不是法拉利跑車,而是義大利麵條。的確,義大利麵條的製作是一種真正的藝術,普通的小麥在大廚的手中,變幻出種種形狀,據統計,早在19世紀,義大利麵條就已經有200多種不同的形狀。

  為了保持和改進義大利麵條的質量,麵條生產廠家、工會組織、原料供應商以及研究機構和科研人員都會定期舉行集會,研究幾乎遍布世界名地廚房的義大利麵條的情況。在最近舉行的一屆世界義大利麵條大會上,有來自27個國家的350多名專家出席。他們所關心的是同一件事情:如何滿足消費者日益挑剔的需求。

  保持義大利麵條質量最關鍵的問題是原料。義大利麵條對原料的要求很高,必須採用蛋白質含量夠高的杜蘭小麥。但是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以及對義大利麵條不斷的增長的需求,能夠作為原料的優質杜蘭小麥就日益顯得不足;另外,一些國家既不出產適合義大利麵條的杜蘭小麥,又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進口原料,有時便難免發生在優質杜蘭小麥中摻雜劣質原料來製作義大利麵條的情況。這就對義大利麵條的聲譽造成了威脅。

  “全世界的義大利麵條生產廠家都必須擔負起保持義大利麵條傳統質量的責任來。幫助消費者了解義大利麵條的品質,同時保證自己產品的價值,並將最先進的技術運用到自己的生產中去。”這已經是許多專家的共識,聯華實業生產之坎佩尼亞義大利麵系列也是秉持此一使命,不惜成本進口百分之百優質杜蘭沙粒粉搭配上最頂尖之瑞士Buhler設備生產製作最高級之各款義大利麵。

  那麼能夠稱得上義大利麵條的應該是什麼樣呢?專家可以一眼就看出面條的好壞,而常人不防親口來嘗一嘗。正宗的義大利麵條一定是外表光滑,口感筋道,入口之後不粘不糊,多嚼幾口,滿嘴都應該是義大利麵條特有的甜香。如果這樣,那就抓緊時間好好享用吧。要知道,上等的義大利麵條都必須是在上桌之後趁熱入口的,最美妙的味道,只出現在最適當的時刻。坎佩尼亞義大利麵條獲得國內許多知名專業義大利麵餐廳之認同及世界金牌陳寬定主廚推薦,誠心推薦國人選購品嚐。

文章標籤

台南關廟吉食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